南韓僧侶吃飯嚴禁說話周圍望 食知其味米飯清湯泡菜鉢鉢清
傳統廟宇飲食,用的是鉢孟,稱為鉢孟供養。鉢孟供養是飯菜之盛器,實在也是修行的一種,因為透過鉢孟供養,展現的是簡單、不浪費和專心。
就跟泰國、寮國等地一樣,鉢孟就是化緣的鉢。來到韓國以後,因應韓國人有飯有菜有湯的飲食習慣,才轉化為一套四件的鉢孟。
鉢孟一套四件,最大的碗用來盛飯,小一點的用來放湯,再小一點的用來盛清水,最小的一個,用來放菜。飯和湯由執事僧送上,足夠了,便左右搖一下示意。小菜是自取的,吃多少取多少,不可吃剩浪費。一般僧侶取用的,僅是足以維生的份量,對他們來說,食物不求飽足,不求滋味。食物是他們恢復體力的藥石,進食,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健康生存修道。
吃飯,也是修行的一種。
吃飯時,不交談,不張望,專心致志於一口飯,一啖菜,感激大自然賜食。吃到最後,僧侶們會在碗內倒水,再用剛才剩下的一塊泡菜(醃菜的統稱)來清刷鉢孟,洗好了,就把泡菜吃掉,水都喝下,一點不浪費。到最後再用清水洗淨,洗得一塵不染,要是還有殘餘的食物,也是一併喝掉。那種潔淨,是最原始的環保,更加是一種修為。
採訪:陳珠玉
攝影:陳可峰、雷禮康
鳴謝:韓國觀光公社、Temple Stay
攝影:陳可峰、雷禮康
鳴謝:韓國觀光公社、Temple Stay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抗尿酸積聚 從生活細節着手
《保健精讀:痛風》 和尿酸講Bye Bye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抗病經歷・醫護報料
歡迎分享到《健康蘋台》報料專線: https://bit.ly/2vPHzrT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立即去動物蘋台 ,飽覽主子大小事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pp內1-Click訂閱《蘋果動新聞》
按此了解更多
對抗尿酸積聚 從生活細節着手
《保健精讀:痛風》 和尿酸講Bye Bye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抗病經歷・醫護報料
歡迎分享到《健康蘋台》報料專線: https://bit.ly/2vPHzrT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立即去動物蘋台 ,飽覽主子大小事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pp內1-Click訂閱《蘋果動新聞》
按此了解更多

現時大部份寺廟都改以自助餐形式用餐,僅在大節日時才會使用傳統鉢孟。

鉢孟就是化緣的鉢,在韓國的鉢孟一套四件。

鉢孟有大小的碗共四個,分別用來盛飯、湯、小菜和清水。

吃飯時全程不說話,以敲竹來示意開始和結束。

師傅的飯菜只取用最少的份量。

吃剩一片泡菜,加入水之後用以清洗鉢孟,再把它吃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