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習俗|粉嶺圍村婆婆柴火製石榴仔求多子多孫 新年不食盆菜 待年十五點燈先食只請不賣
龍躍頭位於粉嶺聯和墟以北,相傳有龍跳躍其間而得名,鄧氏至今已歷八百多年,因子孫太多而形成現時的五圍六村。粉嶺龍躍頭在農曆新年總是熱鬧,這裏有一首新年歌,已不知是誰人作曲,但每個住在村內的婆婆都識得用
唱。「雞雞咯檢雞春,鑼鼓響就登麒麟,三十晚貼門神 ,年初一就早起身,梳滑頭髻點明燈,點起明燈點蠟燭,點起蠟燭掛檯裙,掛起檯裙唥唥聲,咁齊姊妹來拜年。」
新年柴火製石榴仔 求多子多孫
每逢新年前,這些婆婆都會忙碌地做準備,在今年78歲的梁少霞(能娘)家中一齊做新年食品,如用糯米皮搓製、綠豆餡的石榴仔、茶粿等添好意頭 。今年85歲的文鳳琼(細文)和女兒鄧笑芬到能娘家一起做,原以為很容易,笑芬再搓,製石榴仔皮已經穿了。「做這些要講求經驗,這邊薄便穿洞,這邊厚便不熟,要靠經驗去學。你看好像很容易,但我都不成功。那時都是我媽媽做,現在拜神都不用這些,買便算了。」細文說。為甚麼新年要食石榴仔?「石榴仔有很多籽,意頭是添丁發財,圍村人最重要是添丁發財,我們神枱貼揮春都是貼添丁發財。在圍村做仔當然要較好,好像太公分豬肉,仔都有得分,女便沒有;如果阿公有錢分,都是分給仔。」
圍村人元宵才吃盆菜
原來圍村人新年不吃
,一直會等至年十五齊集在祠堂,村民大夥一齊吃,這個傳統叫做
。「點燈是在年十五元宵佳節。人添丁了,便買兩個燈,一個要放在祠堂,另一個要放在家。當天我們太公祠堂有盆菜吃,5條圍6條村,哪個添丁便去挽燈,吃完盤菜行報燈燒掉,便代表是添丁了。」圍村人注重新年,過年前同樣會洗邋遢,年三十食團年飯、年初一食齋,但有些傳統仍然堅守着。「以前那些屋不像現在的大樓,是金字塔的屋頂,我們要摘碌柚葉,摘入竹上去掃,這些叫做掃屋,要選過好日子才可以去掃屋。年三十晚有吃團年飯,那晚凌晨12時叫做守年間,第一時間是拜神,不是向外面拜不是在祠堂拜,是在家中拜,這些叫做守年間,以前有炮仗燒便燒炮仗,倒完茶便睡覺。」
祭祀用失傳手粉 糯米皮包花生甜點
龍躍頭還有一款
「手粉」,用糯米皮包着花生的甜點,昔日會在盂蘭節用來祭祀,現在逢過時過節都會製來自己食。今年84歲的黃葵鳳說起手粉很雀躍,「那時做女,媽媽做我看到便識做。以前無東西吃,有手粉吃便開心。手粉用特製的盒子上糯米皮再放入餡料,用柴火燒製放入大鑊蒸後,變成一格格的小糕點,外皮很硬身。「現在農曆新年都有人吃,有人近新年便做,隨時吃都得。」葵鳳說。這個手粉已買少見少,傳至笑芬這一代已經不懂得做,坊間難尋,或許會有失傳的一天。
記者:何嘉茵
攝影:伍慶泉、許先煜
編輯:鄒仲安
